用爱与担当绘就残疾人幸福图景 资阳残联“十四五”助残成果暖人心

2025-08-28


“十四五”时期,资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始终以保障残疾人权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聚焦文化赋能、教育公平、就业帮扶、法律护航四大核心领域,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多层次递进的助残服务体系。用实干践行使命,用温情传递关爱,为残疾人铺就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绽放生命光彩。




文化艺术润心


“二胡就是我的眼睛,能让我‘看见’更广阔的天地。”近日,雁江区残疾人音乐艺术培训基地内,视力残疾青年罗明亮正专注地演奏二胡,悠扬琴声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梦想的执着。这位二十多岁的视障小伙虽看不见乐谱,却用音乐为自己描绘出心中的斑斓世界。

作为资阳市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鲜活样本,雁江区残疾人音乐艺术培训基地始终坚守公益办学初心。“艺术不该有门槛,每个追梦人都该被看见。”基地负责人李月莉说道。基地对残障学生实行学费全免政策,成立至今已免费培养132名残障学生和留守儿童,教学服务还延伸至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及村(社区)等地。

“十四五”以来,资阳市残联系统将残疾人文化艺术工作作为提升残疾人精神风貌、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抓手,构建起“政策引领+基地支撑+精准服务”的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1个,惠及500余人次,形成覆盖广泛、专业规范、服务多元的残疾人文化服务网络,让残疾人在艺术熏陶中重拾自信、实现价值。

 “有爱资阳 共享阳光”助残公益演出


教育公平护航


今年高考期间,因患脊髓炎导致下肢瘫痪的考生蒋欣桐,在残联等各级部门的协同协助下,成功申请到“提前三十分钟进入考场、家长协助进出考点”的合理便利措施。“孩子能够优先进入考场,让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蒋欣桐的父亲蒋荣话语里满是感激,这些暖心安排成为孩子圆梦路上的坚实支撑。

“十四五”以来,资阳市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权益保障与教育公平,先后出台《资阳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工作方案》及残疾人教育资助金管理、困境儿童教育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构建起全方位帮扶体系。在高考服务中,残联系统实现“考前—考中—考后”全链条护航。考前开展“一对一”访视与心理辅导200余人次,考中为30余名残疾考生提供延长考试时间、优先入场等合理便利。考后连续三年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累计惠及30万人次,该项举措开创全国助残服务先例。

日常教育中,全市每年选派12名艺体骨干教师至特殊教育学校挂职或兼职,在职业学校开设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实现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学段资助覆盖。政策实施以来,残联系统已累计资助3032人次。此外,在全国助残日和国际儿童节期间,市残工委连续三年组织残疾儿童“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帮助6000余人次实现心愿,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特殊孩子的求学路。

 “护航高考·筑梦前行”——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残疾人专场


就业帮扶筑路


“能有这样一份工作,让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自身价值,生活变得充实又有意义。”8月25日一早,肖玲准时来到雁南郡小区的“低碳生活回收点”,开始一天的垃圾分类引导和环保宣传工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对生活充满期待与干劲。

2024年8月,德润资阳助残公益联盟创新推出“残疾人绿色就业项目”,通过在居民小区设立标准化、品牌化的“低碳生活回收点”(残疾人绿色就业工作坊),将就业岗位直接送到残疾人家门口,实现“居家便利就业”。项目优先招募小区内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重度残疾人家属担任“网格回收员”,负责本小区废品回收、分类引导和环保宣传工作,既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促进残疾人就近就业。联盟还推动爱心企业通过“公益岗位认领”提供稳定补贴和社保支持,构建起可持续的就业保障机制。

针对残疾人群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渠道有限、岗位匹配度低”等现实困难,资阳市残联系统不断探索助残就业新路径。“十四五”期间,全市已免费培训残疾人6500余人,举办招聘会17场,提供岗位信息5.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残疾人 1079次,让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增收、融入社会。

 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法律救助暖心


智力三级残疾人杨某因受他人诱骗,身份信息被利用办理信用卡开户和网络贷款。市残联获悉线索后,立即联合法律救助工作站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从专业角度分析案件并提出法律建议,切实保障了杨某的合法权益。

“十四五”期间,市、县(区)两级残联依托法律服务机构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4个,每个工作站配备2-3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与残联维权工作人员组成法律救助维权小组,常年提供法律宣传、咨询、讲座等服务。维权小组问需解难,及时排查有矛盾纠纷隐患的残疾人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救助服务;化解信访,将法治宣传与信访案件处理相结合,加强《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释法析理,针对进行过法律咨询、法律求助的残疾人,积极跟进,将法律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全市残联系统结合“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法律六进”(进残疾人家庭、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业机构、托养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残疾人专门协会)普法活动,组织涉残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活动24场,入户普法5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推送法律宣传短信29万余条,提供涉残法律与政策咨询3200余人次,用专业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撑起坚实的“法治保护伞”。

 涉残法律普及

从文化滋养心灵到教育托举梦想,从就业搭建桥梁到法律守护权益,资阳市残联系统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未来,资阳将持续深化助残服务体系建设,让残疾人在更有温度的保障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共同谱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