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该主题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
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
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促进对常见心理问题
和精神疾病的正确理性认知
减轻社会歧视和防止“污名化”
同时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
和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
增强群众获得感
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口号
●用支持消除偏见,用服务传递温暖。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理性区分,科学应对。
●健康不仅是躯体无恙,更是心理的晴朗。
●阳光心态,从小灌溉。
●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从陪伴和理解做起。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情绪没有对错,给情绪一个健康的出口。
●运动是情绪的良药,微笑是心灵的阳光。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倾听与理解是最好的陪伴。
●主动求助是积极治愈的开始。
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婴幼儿(0~3岁)
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
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7~12)青少年(13~18岁)
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岁)
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
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①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③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④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⑤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⑥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⑦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⑧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⑨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⑩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保持心理健康的小妙招
深呼吸有助于情绪平稳
当处于压力状态时,要放慢呼吸,同时尽量往后卷舌,建议情绪波动时,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等情绪平稳,能够冷静思考时,再去做决定。
积极心理暗示让自己快乐
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人,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每天早上出门前,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很快乐。
光亮环境对抗不良情绪
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由于光照不足引起。因此,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
听音乐缓解负面情绪
听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让人放松、同时还可以通过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
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
愿每一颗心都值得被理解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接纳
每一个不眠的夜晚
都可以被温柔治愈
因为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