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残联函〔2025〕9号
资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对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06149号建议答复的函
康玉凤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增加就业机会的建议》(506149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全市残疾人工作的关心支持,对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我会高度重视,赓即专题研究部署落实,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建议
一是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活动。完善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机制。联合教体指导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功能,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符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课程(如盲人按摩、手工艺制作、电商客服、计算机编程等),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鼓励普通职业院校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通过“一对一”帮扶、送教上门、联合办学等方式,帮助残疾学生融入职业教育体系。开发适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如医疗、电商、手工业等),开发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低门槛、高需求职业技能课程(如直播带货、短视频剪辑、手工编织、办公软件操作等),满足不同残疾类别(如肢体、听力、视力残疾)的学习需求。今年已开展1期电商培训,计划共3期,预计投入162万元为108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现已在乐至培训150人。二是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推动企业和学校联合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岗位训练(如客服中心、手工作坊、电商直播间等),帮助残疾人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实训基地配备无障碍设施和适残设备(如语音提示工具、盲文显示器、轮椅友好设备等),确保残疾人能够安全、便捷地参与培训。三是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提供创业支持。孵化并壮大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秉持“以残助残,携手共进”理念,成功打造乐至县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基地和培训基地,为其他残疾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业模式,形成示范效应。争取福利积金会资金支持。积极与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为3名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助残创业资金10万元。鼓励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针对残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助力其顺利就业或启动创业项目,共计支持18名毕业生,金额2.7万元。
二、关于“鼓励灵活就业”的建议
一是持续实施残疾人灵活就业补贴政策。鼓励支持残疾人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拓宽生活保障渠道。近3年来累计发放灵活就业补贴8416人次,发放金额543.78万元。二是做实供需对接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推行意外伤害保险项目。为灵活就业残疾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其遭受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等问题。试点残疾人绿色就业项目。依托德润助残公益联盟在雁江城区各主要小区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聘用残疾人负责运营管理,解决残疾人就近就便灵活就业,目前已招录2名残疾人上岗就业,后续将继续扩点增岗。引导企业助残就业。鼓励鞋服等企业在乡镇、村社建立卫星工厂(微型工厂)吸纳残疾人就近就便灵活就业,目前已安置23人。持续发展辅助性就业兜底特殊困难残疾人就业。充分利用爱心企业等资源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帮助智力、精神、重度肢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市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5个,今年新建1个,共安置“三类残疾人”225人实现就业。推动农村就业帮扶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深入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奖补项目,全市5家基地带动59名困难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
三、关于“政策与法律支持”的建议
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文件,不断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2021年至今,我市先后出台了《资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资阳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方案》《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残疾人就创业扶持政策,充分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就业创业的权益。二是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联合税务部门送法上门,主动为残保金缴纳单位上门辅导,实地走访企业80余户,发放残保金相关资料1000余份,帮助单位企业缴费人熟悉政策,同步兑现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安置活力。目前全市集中安置532名残疾人就业。三是促进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依托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系统,与税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2024年完成493家用人单位认证,征收残保金4673万元,间接带动1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四、关于“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的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残疾人良好就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及助残爱心企业,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今年以来在资阳融媒、川观新闻等媒体上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案例6次。二是多措并举提升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向企业宣传就业困难人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以助残日为契机开展残疾人展能活动,通过技能展示、就业推介等形式,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平等享受就业的权益。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高,培训参与的主动性不强。职业技能参训残疾人自身素质偏低,文化层次不高且年龄普遍偏大,导致残疾人参与技能培训的主动性不强,每次开展技能培训在人员组织上存在一定困难,针对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是很难达到基本的开班人数要求。
二是残疾人自身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用人单位基于发展需要对岗位有一定程度的条件要求,而现有未就业残疾人自身学历不高,技能不强,大多难以胜任并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岗位。
六、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一是加大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围绕企业需求、先进制造、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抓实“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鼓励残疾人参与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补贴。
二是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常态化、多形式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依托“就业真资格”小程序和就业服务站点做好岗位信息推送,鼓励企业开发适合残疾群体的岗位,按照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对市场化难以实现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群体,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关心,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资阳市残疾人联合会